宝宝发烧抽抽了?这事儿不少见,尤其是6个月到5岁的小娃,一发烧(体温嗖一下冲过38.5℃)就可能突然上演“惊悚片”:翻白眼、吐泡泡、四肢抖抖抖······场面吓人但大多几分钟就杀青!
⚠️ 但请注意!家长请勿擅自“加戏”——
❌ 不要掐虎口!
❌ 别硬掰手指!
你不是在救人,你只是在帮倒忙还可能弄伤娃!!
热性惊厥≠癫痫,别过度惊慌
首先要明确:热性惊厥多与孩子神经系统发育不完善有关。
90% 以上的孩子不会留下后遗症,也不会发展成癫痫。但如果出现以下情况,需警惕 “复杂性热性惊厥”,可能提示脑部问题:
持续时间长:抽搐超过 5 分钟不缓解;
发作频繁:24 小时内抽搐超过 2 次;
伴随症状:抽搐后孩子意识模糊、嗜睡超过1小时,或出现呕吐、头痛、颈部僵硬。
孩子抽搐时,正确操作“三步走”
孩子发生热性惊厥时,家长的正确处理能避免二次伤害:
保持侧卧:立即将孩子平放,头偏向一侧(比如左侧卧),解开衣领,用干净的纱布或毛巾清理孩子口腔内的分泌物;(避免呕吐物堵塞气道)
远离危险物品:
将孩子周围的桌椅、玩具等危险物品移开,避免孩子抽搐时撞到;
不要强行按压孩子的四肢(会导致骨折或肌肉损伤),不要往孩子嘴里塞任何东西(比如筷子、手指,会损伤牙齿或导致窒息)。
记录抽搐情况:用手机拍下孩子抽搐的视频(包括面部表情、四肢动作、持续时间),就医时给医生看,方便判断惊厥类型。
就医关键:抽搐停止后,别忘查“病因”
热性惊厥停止后,即使孩子恢复正常,也建议及时去急诊:
一方面要排查 “发烧的原因”(比如是否为流感、肺炎、尿路感染等);
另一方面要做简单的检查(如血常规、脑电图),排除脑部感染(如脑炎)或其他神经系统疾病。
热性惊厥是急诊科最常遇到的 “健康危机”之一,其特点是 “发病急、进展快”,正确识别和处理是关键。很多人在疾病突发时,要么因 “不懂症状” 延误就医,要么因 “错误操作” 加重病情。
希望通过这篇科普,大家能记住这些实用知识 —— 当危险来临时,冷静判断、科学应对,就是对自己和家人最好的保护。
本文作者