娃儿老是眨眼睛,吸鼻子,做鬼脸?
还时不时清嗓子,
甚至突然蹦出一句“奥特曼”!
是不是娃儿在装怪哦,吃顿“笋子炒肉”就好了?
no!
这有可能是娃儿的身体在和大脑抢“遥控器”——抽动障碍。
大脑的“遥控器”偶尔失灵,导致身体突然蹦出一些不受控制的动作或声音。
根据临床特征和病程分为以下三种类型:
01短暂性抽动障碍
最常见,症状持续时间不超过一年,通常表现为1种或多种运动性抽动和/或发声性抽动,如眨眼,清嗓子等。
02慢性运动或发声抽动障碍
症状持续时间超过一年,表现为一种或多种运动性抽动或发声性抽动,病程中只有一种抽动形式出现。
03Tourette综合症
最复杂的一种,患儿同时存在多种运动抽动和发声抽动,症状持续时间超过一年,且可能伴有秽语等表现。
抽动障碍可能与遗传、神经发育,心理因素等相关,抽动的症状“时好时坏”,紧张、焦虑、生气、疲劳、被人提醒的时候会加重。注意力集中、心情放松、情绪稳定时抽动症状会缓解。
抽动障碍的治疗主要是根据是否影响患儿日常或学校活动,是否伴有共患疾病等实施个性化的治疗方案,有药物治疗、教育和家庭干预、认知行为治疗、中医、针灸治疗等。
家长如何帮助孩子?
-
首先是理解和支持,不要责备孩子,让他知道这不是他们的错;
-
避免过度关注,尽量不要频繁提醒;
-
减轻压力,避免过度疲劳;
-
鼓励孩子多户外活动,参加体育锻炼;
-
尽量减少电子产品屏幕暴露时间;
-
与学校老师合作,通过老师引导同学不要嘲笑和歧视患儿。
最后,医生想告诉大家,绝大部分抽动障碍患儿成年后症状会减轻甚至消失,家长不用过于担心,早期诊断、科学治疗、正确对待、预后良好。
本文作者
儿保科简介
科室致力于为儿童提供综合、系列的一流健康服务,促进儿童生理、心理全面发展。